天津發布37項新技術應用場景人工智能驅動制造業轉型!
在2025年中關村論壇年會上,京津冀三地政府聯合發布了37項以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的新技術應用場景。此次論壇的主題為“協同創新,共育新質生產力”,吸引了來自不同領域的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和外國嘉賓,共同討論和展望新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經濟的推動作用。這標志著天津在人工智能與新型工業化融合方面再次邁出了重要一步,展示了其深厚的工業底蘊與創新能力。
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正逐漸成為推動制造業轉型的關鍵。“人工智能+制造”行動在天津得到了深入推進,發布的37項應用場景涵蓋了裝備制造、原材料、消費品等重點領域。這些場景的實踐,將為產品研發、工藝設計、設備管理以及質量控制等多個環節帶來智能化的提升。例如,聯想創新科技及海洋石油工程公司利用自研的AI智擎安防系統提升生產智能化。而天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則通過精密加工智能體,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質量,真正實現了智能制造的轉變。
論壇期間新增的《中關村京津冀集成服務體系》和《數智引擎·京津冀典型園區洞察平臺》,將通過打破傳統行業界限,推動政策協同、資源共享。多方參與的交流平臺促進了跨區域的合作,這對于提升京津冀地區的整體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全球經濟面臨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整合資源、創新產品,將成為各地區政府和企業共同面臨的挑戰。
天津天開高教科創園的建設也在此次論壇上得到了重點提及。董事長張雪穎表示,園區已成為科技型企業的溢出平臺,目前注冊企業突破3200家,未來將致力于吸引更多的國際技術、人才和資本。這樣的發展不僅促進了地方經濟的提升,更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成為推動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天開高教科創園的“十個目標”顯示了其對未來的雄心——包括推動企業上市、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等。
通過此次論壇,京津冀地區也在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與歐洲社會機構的合作,將助力中歐之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地方的科技水平,更為引入國際先進的技術和經驗提供了契機。在人工智能的技術融合上,京津冀地區的優勢明顯,未來可以通過與歐洲等國家的合作,跨越國界推動技術的創新與落地。特別是人工智能在傳統行業中的應用,將會迎來更多合作機會,推動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綜上所述,天津在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方面的探索,證明了技術進步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此次論壇的成果不僅為企業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也為行業發展明確了方向。隨著京津冀地區的不斷創新,未來的技術應用將在各個行業中產生更多實質性影響,推動整體經濟結構的優化與升級。站在這樣的變革潮頭,天津的下一步將如何展開,值得業界持續關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由天津廠房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400-0123-021 或 13524678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