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跨界再現大手筆投資賬面僅有4億的仕凈科技百億押寶TOPCon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實習生張婉卿 上海報道
主營產品為制程污染防控設備、末端污染治理設備的蘇州仕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仕凈科技,301030.SZ)豪擲百億,跨界光伏電池。
1月9日晚間,仕凈科技發布公告稱,擬投資不超過112億元在安徽寧國建設年產24GW高效N型單晶TOPCon太陽能電池項目。
根據公告,該項目一期計劃總投資75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63億元,2023年11月全部建成投產。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公告并沒有引發資本市場的熱捧。1月10日,仕凈科技午后盤中股價突然跳水,一度跌逾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近兩年來,A股上市公司跨界光伏的現象屢見不鮮。“當越來越多的新玩家涌入光伏賽道時,我們可以看到供給端將更多元化,但同時又一輪的行業競爭甚至洗牌也不可避免。”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賬面資金4億元如何撐起百億投資?
如果不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跨界光伏便很容易遭受質疑,仕凈科技也不例外。
2022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43億元,同比增長114.9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58億元,同比增長75.67%。
雖然仕凈科技去年前三季度業績實現大幅增長,但相較于百億級的跨界投資規模,其資金并不充沛。
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9月底,仕凈科技貨幣資金為4億元。且從短期借款力度來看,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該公司短期借款8.35億元。并且,該報告期內,仕凈科技總資產也僅32.75億元。
不難看出,此次跨界光伏產業,蕞高112億元的投入,對于仕凈科技而言絕對是一大手筆投入。
根據仕凈科技發布的公告,寧國經開管委會承諾將提供項目資金支持及相關補貼。但本次投資金額較大,后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如出現資金緊張、短缺等情形,可能會影響項目的投資金額及投資進度。
仕凈科技也表示,由于部分投資資金來源為自籌資金,投資、建設過程中的資金籌措、融資渠道、信貸政策等的變化將使公司承擔一定的財務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事實上,光伏產業整體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這將極大考驗企業的融資、籌資能力。
梳理近期跨界光伏的多家企業情況,資金問題已經成為交易所質疑跨界企業是否存在“蹭熱點”時重點關注的問題。
2022年12月25日晚間,從事軟件和技術服務行業、游戲行業和移動通信轉售行業的三五互聯(300051.SZ)宣布跨界N型電池,其“5GW超高效異質結電池5G智慧工廠”項目計劃總投資約25億元,預計于2024年12月前全部建成投。但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該公司總資產5.92億元,凈資產1.94億元,期末貨幣資金為0.36億元。
交易問詢函中直言,“與你公司資金實力是否匹配?”對此,三五互聯回應稱,頭部階段項目資金來源:天津通訊擬引入戰略投資者,擬增資金額合計3億元;當地政府代建廠房,前期通過以租代購方式使用廠房,公司頭部階段投入減少;不足部分再向金融機構申請融資。第二階段3GW生產線資金來源:自有或自籌、項目融資等。
可以預料的是2023年N型技術即將迎來大爆發。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有28家公司明確布局N型TOPCon電池,規劃產能達到360GW。而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統計,2022年前十個月,我國電池片產量為209GW。這預示著,僅N型TOPCon電池在建和規劃的產能,無異于掀起光伏電池規模化提升的又一場風暴,安徽省更是將N型TOPCon電池攬入目前已規劃產能的“半壁江山”。
實際上,仕凈科技早不是頭部個跨界光伏的公司。2022年以來,光伏產業跨界熱潮勢不可擋。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已經有各個領域的69家公司進駐光伏產業分一杯羹,2022年平均每月跨界進駐光伏產業的企業有5家以上。
在全面推進“雙碳”目標的大形勢、新背景下,新能源行業火熱趨勢不可逆轉。隨著近些年來光伏行業飛速發展,行業外部企業則意料之中地對光伏產業產生了濃厚興趣。
然而,當行業內企業擴產加上跨界企業的進入,產能急速擴容帶來的風險也在積聚。
不可否認的是,N型技術迭代,給了諸多跨界企業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性。但這些跨界企業要想在產業內部站穩腳跟、穩步向前,需要密切關注項目發展情況,針對項目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制定相應的措施和管理制度,確保各項風險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從而促進企業業務持續健康盈利發展。
尤其是在機遇與風險并存的光伏電池片環節,隨著360GW N型TOPCon電池產能襲來,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投資企業,都將要直面一場競爭激烈的考驗。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由天津廠房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400-0123-021 或 13524678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