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發布《2025年科技工作報告》出臺天開園三年行動方案
23日,本市召開天津市科技工作會議并發布《2025年科技工作報告》,總結2024年科技工作,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進一步增強創新策源能力、成果轉化能力、科創服務能力,加快建設科技強市,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本市科技工作碩果累累。京津冀協同創新方面,校市、院市合作務實深化,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天津中心實體化運行,中心本部和天津中心在津布局26個功能平臺。同時,天開園一流園區建設進入新階段,出臺促進天開園發展條例、“2.0版”支持政策,創新“選育診融賽轉”六項機制,優化政務、科創、金融、商務、知識五類服務等。同時還取得多方面成果,例如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實現新突破,實驗室體系效能持續提升;科技攻關取得系列重大新成果,基礎原創成果持續涌現;創新型企業培育再上新臺階,企業底盤持續壯大;科技成果轉化取得顯著新成效,出臺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改革“18條”舉措,在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賦權改革、作價入股等方面加強改革突破,進一步解開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細繩子”;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開創新局面;科技創新生態迸發新活力,科技體制改革持續深化等。
2025年本市將聚焦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聚焦區域科技成果轉化,聚焦培育優質科創服務生態,聚焦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強化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更好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有效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升質量,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煥新、帶動城市更新,有力開創科技強市建設新局面。
今年本市科技工作主要目標為,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增10家以上,海河實驗室孵化培育企業超100家,實驗室善建善營體制機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天開園累計引育企業超4000家,科創基金達到50只,上市企業實現“零突破”,形成與全市各類產業功能區協同聯動發展格局;構建新型科技企業梯度培育機制,一批科技企業入選國家方陣;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取得20項左右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技術和產品,生物醫藥規上工業企業產值超1000億元;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2200億元、增長10%。
2025年,天開園仍是本市科技工作的重頭戲,其“多點”布局將延伸到國內其他城市甚至海外。今年本市將聚焦打造國內一流科創園區,優化天開園功能、提升發展質效。首先將明晰園區產業賽道,出臺天開園打造國內一流科創園區三年行動方案,高水平編制園區產業布局規劃。
拓展園區空間布局方面,天開園將統籌“一核兩翼多點”空間布局,穩步拓展“多點”,按照“一區一特色、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原則,有序推動創新資源密集區布點入局,年內將和平區和暢園1號樓、靜海區團泊健康城相關區域等納入“多點”。依托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校友會等資源,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設置創新中心,探索在美國留學生密集的波士頓、舊金山等建設聯絡點。同時,天開園還將引育壯大園區企業以及優化園區創新生態。(今晚報記者:安元)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由天津廠房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400-0123-021 或 13524678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