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GDP再破18萬億建議回歸河北省會實現一體兩翼的發展布局
近日,天津市公布了其蕞新的經濟數據,GDP再次突破1.8萬億大關。這一數字雖然看似光鮮,但仔細分析卻不難發現,天津的經濟增長仍然顯得乏力,與一些新興城市(如寧波)的迅猛勢頭相比,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面對這樣的困境,個人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調整京津冀地區的行政區劃,理順京津冀地區的行政管理體制,天津重新回歸河北省,再當省會,從而減少行政壁壘,擴大經濟腹地,或許能夠找到更新更好的發展機遇。
天津,這座曾經的北方經濟重鎮,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早在2017年,天津市的GDP就曾經突破過1.8萬億的關口,高達18,595.38億元,比2024年初核數據還要高500億元以上!
然而,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復雜多變,天津的經濟發展也遇到了不少挑戰,加上GDP大幅核減縮水,如今盡管GDP再次突破1.8萬億,但這一數字的增長速度卻明顯放緩,與其他一些城市的快速增長相比,顯得有些黯淡。
就在昨日(2025年1月21日),寧波市也公布了2024年初核GDP為18,147.70億元,一舉超過天津,排名全國城市GDP總量第十一位,天津則退居第十二位!天津在全國城市GDP的排名一降再降,從2000年的全國第六位,到2020年退出全國十強,到如今退至全國第十二位!
從產業結構來看,天津的經濟仍然過于依賴傳統的重工業和制造業。這些產業雖然曾經是天津經濟的支柱,但在當前全球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卻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同時,天津在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方面的發展相對滯后,缺乏足夠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此外,天津的地理位置也對其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制約。作為直轄市,天津雖然擁有得天獨厚的港口資源,但同時也受到了北京等周邊城市的壓制。在招商引資、人才引進等方面,天津面臨著較大的競爭壓力。
天津經濟增長乏力的原因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產業結構調整滯后。天津的傳統產業在經濟發展中占據了重要地位,但這些產業大多屬于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而新興產業的發展又相對緩慢,無法形成有效的經濟增長點。
在國家公布的45個先進制造產業集群中,與天津有關的只有一個“京津冀生命健康產業集群”。然而,即便是這個與天津有關的先進制造產業集群,也是沾了京津冀的光。先進制造業集群的缺失,使天津的經濟發展缺乏龍頭,也使天津的經濟發展缺乏縱深。
(2)創新驅動能力不足。天津在科技創新和研發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少,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這使得天津在面臨全球經濟競爭時,顯得力不從心。
(3)人才流失問題嚴重。隨著經濟的放緩和競爭對手的崛起,天津的人才流失問題日益嚴重。許多年輕人選擇前往更具發展潛力的城市尋求機會,導致天津在人才方面的競爭力下降。
(4)外部環境的問題。由于行政區劃帶來的行政壁壘,導致天津的經濟腹地范圍受到限制,無法對華北地區形成有效輻射,這對天津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挑戰。
面對經濟增長乏力的困境,本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天津不如重回河北省,再當省會。這一設想并非無稽之談,而是基于天津和河北兩地的歷史淵源和經濟發展現狀的考慮。
從歷史淵源來看,天津市和河北省有著深厚的聯系。歷史上,天津市曾多次成為河北省的省會。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至光緒二十八年間(1902年),直隸總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總督夏季一般在天津辦公,天津成為直隸總督駐地。
民國二年(1913年),直隸省省會設于天津;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10月,省會遷往北平;民國十九年(1930年)11月,省會遷至天津;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月,省會遷至保定;此后,天津一直為直轄市。
1958年2月,天津改為河北省省轄市,4月,河北省省會由保定遷到天津。1966年5月,河北省省會再遷保定。1967年1月,天津恢復為直轄市。1968年,河北省省會從保定市遷往石家莊市。至此,形成今天的京津冀一省兩直轄市的行政區劃格局。
從經濟聯系的角度來看,天津長期作為河北省的出海口,長期以來都是河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從文化、教育領域來看,兩地的聯系也是十分緊密,形成了密切的合作關系。比如,河北省唯一的國家211工程高校——河北工業大學,就坐落于天津市,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由河北省教育廳主管。
從經濟發展現狀來看,天津和河北都面臨著產業升級和轉型的壓力。天津作為直轄市,雖然擁有更多的政策優勢和資源支持,但在面臨全球經濟競爭時,仍然顯得力不從心。而河北則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但缺乏有效的經濟增長點和創新能力。
如果天津市能夠重回河北省再當省會,或許能夠破除行政壁壘,借助河北省的人口和資源優勢,擴展經濟發展與輻射的腹地,從而實現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
(1)天津市從直轄市降為河北省省轄地級市、副省級城市。
(2)張家口市,以及廊坊市北三縣(即香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三河市),劃歸北京市管轄。
(3)石家莊市設為計劃單列市,也為副省級城市。
(4)秦皇島市并入唐山市,也設為計劃單列市,也為副省級城市。
這樣一來,將直接帶來以下幾重利好:
一是河北省的經濟體量直接突破6萬億,成為北方經濟大省、沿海經濟大省,GDP總值在中國北方僅次于山東省。
二是河北省與四川省、河南省、湖北省一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三梯隊(GDP總值6萬億級),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三是打通河北省的南部主體區域,與東北面的唐山市、秦皇島市的聯系,從而形成一體(天津)兩翼(石家莊+唐山)的經濟與城市發展格局,一舉擁有三個副省級城市,兩個GDP萬億城市(天津、唐山),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整合和加強。
四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沿渤海灣打造世界級的城市群與真正的灣區,真正形成京津唐經濟圈與京津唐城市群,從而帶領河北省的經濟騰飛。
五是河北省可以名正言順的啟動強省會戰略,這將為天津的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
盡管將天津重回河北再當省會的設想,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但這一設想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和思考方向。面對經濟增長乏力的困境,天津需要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和突破口,行政區劃調整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無疑是其中一個非常具有可行性的方向。
地理愛好者,聚焦于行政區劃、經濟地理、城市地理、人文地理領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由天津廠房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400-0123-021 或 13524678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