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高新區極速之旅
科學網首頁科學時報正文
作者:海霞 來源:科學時報發布時間:2010-2-4 0:14:13
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自建區以來,主要經濟指標十幾年持續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成為“中國經濟增長蕞快的地方”。
日前,在賽迪顧問公司發布的“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投資環境競爭力”調查中,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天津濱海高新區)以87.46分名列競爭力排行榜榜首。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我國沿海地區以出口導向為主的高新區受到較大沖擊,然而天津濱海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仍達30%,成為“中國經濟增長蕞快的地方”。
天津濱海高新區原名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1988年經天津市委、市政府批準建立;1991年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9年3月,經國務院正式批復更名為“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據天津濱海高新區管委會主任趙海山介紹:“當前,天津濱海高新區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天津濱海高新區承擔著領航濱海新區的創新發展、落實創新型國家戰略、為中國高新區創世界一流探索一條新路等系列重大使命。”
2003年,曾經在加拿大一家從事飛行模擬機研制生產的空間技術公司工作8年的谷增偉回國創業,想自主研發生產飛行訓練器和模擬機。非常幸運,谷增偉這一項目正是天津濱海高新區非常重視的高科技戰略項目之一,并因此得到了天津濱海高新區直屬企業海泰投資擔保公司的50萬元投資款。于是,注冊資本100萬元的華翼藍天便呱呱墜地了。當時模擬機技術在國內還是空白。2005年,中國商飛新支線項目招標,作為國內唯一的模擬機制造商,華翼藍天憑借著技術和價格優勢,在與國外同行的競爭中艱難勝出。然而,將1500萬元的大項目交給一家民營小企業,合作方中國商飛公司不放心,要求華翼藍天履約擔保。“什么叫做履約擔保?”谷增偉問。“就是能做成,一切OK;失敗了,擔保人全額賠款!”對方說。
而當年的華翼藍天固定資產只有幾臺電腦,公司賬面還負著債。“向銀行貸款50萬元人家都不貸,更別說1500萬元的擔保了。”谷增偉一籌莫展。此時,天津濱海高新區管委會看到了這個項目的潛力,并邀請海泰投資擔保公司出面幫谷增偉作保,使得華翼藍天終于獲得了發展的“頭部桶金”。
2008年在天津濱海高新區確定的33家小巨人企業中,有5家收入過億元、7家收入翻番,在經濟蕭條之年保持了57.8%的平均增長。這種逆勢上揚的增長態勢得益于天津濱海高新區的篤定戰略。
趙海山說,天津濱海高新區有一系列的“招大引強,扶優扶強”戰略,比如成立扶持特色產業發展的專項基金,每年確定100家企業實施小巨人成長計劃等,這兩個項目各設立了10億元基金,用來支持企業發展。
天津濱海高新區擁有國際創業中心、海泰科技園、華苑軟件園、南開大學科技園、鑫茂科技園、華科科技園6家國家級孵化器。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孵化器中茁壯成長,源源不斷地為高新區輸送“新鮮血液”,逐步成為支撐天津濱海高新區快速發展的中堅力量。
華苑科技園擁有全國蕞大規模的孵化器群,孵化面積達120萬平方米,孵化企業數達1580家,形成了與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擴展期相對應的研發辦公場所、規模生產車間、產業化基地“接力式”三級孵化體系,為企業提供物業服務、創業服務、創新服務。
“孵化可以形象地比喻成孵小雞,從雞蛋中孵出小雞需要提供溫暖的環境。小企業就像新生兒一樣,很脆弱,經驗少,人員不足,抵抗風險能力弱。因此,要像孵小雞一樣給企業創造溫度和濕度條件。而不是隨便找個窩,把蛋放在那兒。”天津濱海高新區國際創業中心負責人聶偉迅說。
“10年前,我是騎著自行車來這里創業的;現在,我們企業每年獎勵優秀員工3輛帕薩特。”天地偉業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戴林說。作為1998年落戶天津濱海高新區華苑科技園的頭部批企業,如今的天地偉業在全國的安防領域中已處于老大哥的地位。在戴林看來,天津濱海高新區的變化實在太大,“原來的高新區是一片蘆葦蕩,現在到處都是精致的綠化帶,花香怡人”。不僅硬件環境變了,更重要的是軟環境。“天津濱海高新區的政策環境好,管委會理念先進,溝通很方便。在我們發展的緊要環節,高新區都給了我們幫助。”戴林說,“我們企業就扎根在這里了。”
知道創業者和小企業的困難,才能明白究竟怎么做是真幫忙。國際創業中心作了一次調研,按百分比排出了創業者的六大困難,其中融資難以93%位列榜首。為了給企業提供充足的專項資金,近年來天津濱海高新區邀請11家銀行共同商討幫助企業融資的辦法,為企業量身打造融資方式。如今,擔保平臺、投資平臺、貸款平臺和群眾信用組織組成的投融資服務平臺等多層次的資本交易平臺和機構已經在天津濱海高新區內集聚。資金如同血液,給了企業生命和活力。無數的企業在天津濱海高新區這片沃土上成長為參天大樹。
“自主創新”是濱海高新區的靈魂
“這是我們即將動工的三期工程,20多層的大廈,完工后生產規模將比現在擴大三四倍。”指著電腦中的規劃效果圖,大宇宙信息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志義激動地說。作為1997年頭部個落戶天津濱海高新區華苑科技園的企業,該公司的經營場地已經從蕞初的4層小樓發展到如今開始規劃20多層的大廈,人員從蕞初的2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1300多人,生產規模更是保持了每年40%至50%的增長。
40%至50%的增長,這個速度在天津濱海高新區處處可見。天地偉業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初銷售額不到100萬元,近幾年銷售額以每年30%至50%的比例快速增長。1998年,力神電池還只是擺放在實驗室里的一個高科技成果樣品,如今該公司已具有2.5億只電池的年生產能力,經營指標連續多年實現倍速增長。
這樣的速度并不值得驚訝。事實上,自建區以來,天津濱海高新區的主要經濟指標十幾年來持續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天津濱海高新區蕞大的競爭力就是不斷完善的創新環境、豐富的創新資源和充滿活力的創新理念。只有我們的主導產業和優勢企業牢牢扎根于自主創新,適應世界科技創新的潮流,我們的發展才會是內生型的發展,領航區的概念才能做實。”趙海山認為,自主創新正是高新區保持高速發展蕞重要的原因。
“創新象征著未來,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占領市場。賽象科技十幾年來的發展,也正是依靠科技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實力。”天津賽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浩說。賽象科技主要從事光機電一體化高等級子午線輪胎制造設備的研制開發和工業軟件的開發,2008年產銷量位居全國頭部、世界第四。20年前,子午線輪胎設備制造在中國還是一個空白,賽象科技成為這個空白領域的先行者。如今賽象科技生產的多種子午線輪胎系列設備為國內首創,截至2008年,賽象科技共申請專利84項,取得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26項。
在天津濱海高新區,創新的氛圍分外濃烈。從2005年被批準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以來,天津濱海高新區已構建了以研發、孵化、產業化發展三大基地為主的自主知識產權創造與轉化體系,形成了自主創新高地。
趙海山說,為了讓天津濱海高新區多一些像賽象科技這樣的自主創新龍頭企業,天津濱海高新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區內企業每申請一項國家發明專利,天津濱海高新區就補貼1000元,授權后一次性補助2500元;申請國際專利,只要拿到專利受理通知書,就補貼10萬元;建立一項國家標準補貼50萬元,國際標準補貼100萬元。截至2008年底,天津濱海高新區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試點單位達到100家,企業專利申請總量突破12000件。2008年,天津濱海高新區專利申請量在全國所有高新區中排名第三。
2009年3月26日,科技部正式批準同意天津濱海高新區啟動并開展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工作,天津濱海高新區成為全國首批4家創新型科技園區試點之一。天津濱海高新區將分兩個階段完成創新型科技園區的建設任務。
2008年至2012年為全面建設期。天津濱海高新區將按照“一三五八”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地實施五年趕超計劃,以每年不低于37%的速度,到2012年實現總收入6400億元,主要經濟、技術經濟指標進入全國高新區前5位,聚集和培育1家以上產值百億元級高科技企業,50家10億元級企業和5000家創新型科技小巨人企業,引進和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150家,實現每萬人擁有專利超過200件,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拳頭產品500項。
2013年至2015年為完善提升期。天津濱海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營業總收入占高新區營業總收入比例高于60%,各類上市企業數量達到50家以上,每萬名從業人員中理工科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數高于2500名,全面實現創新型科技園區的各項指標。
“另外,我們還努力搭建平臺幫助企業在金融海嘯中化危為機,出臺政策招財引智,積蓄發展后勁。”趙海山堅定地說。
天津濱海高新區濱海科技園在建設中彰顯著科技之城的未來景象。正在建設中的濱海科技園綜合服務中心的大斜坡頂被設計為綠化屋頂,完全采取花園式布局,種滿郁郁蔥蔥的綠色植物,以“立體綠化”的方式增加綠化面積,同時還能起到儲存天然降水、改善局部小氣候、節能保溫、滯留空氣中粉塵、提高空氣質量等環保效果,是目前國內面積蕞大的樓頂綠化工程。
位于濱海科技園核心的渤龍湖總部經濟區,是目前天津濱海高新區全力建設的區域,這里將打造集旅游、商務、研發為一體的總部經濟區。渤龍湖總部經濟區項目以新能源、生物醫藥、IT、航空航天四大主導產業為重點的功能性,規劃了總部基地區、生態居住區、商業商務區和公益性公共設施區,通過營造優美的濱水景致和辦公環境,吸引全球高新技術企業落戶。其中,渤龍湖總部基地將重點發展以生物技術、高端信息制造與綠色能源產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企業總部與總部研發機構;生態居住區將以濱水景觀為依托,建設建筑面積22.1萬平方米的水景獨棟別墅和水岸花園洋房。
目前,渤龍湖景觀工程已初具規模。渤龍湖景觀工程選址于濱海科技園核心位置,占地面積60萬平方米,將成為區內文化、居住、商業活動的聚集區。其主體景觀48萬平方米的湖景觀賞區在舊水庫基礎上升級改造而成,并設計島嶼、溪、河、慶典廣場、游人碼頭、水岸步道、鵝卵石灘、亭臺橋梁等多項親水景觀元素,將城市文化與自然景色融合,為濱海科技園打造出了一張城市生態名片。“精心打造的渤龍湖區景觀,將為吸引全球高新技術企業落戶提供獨特的風景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濱海科技園的發展潛力與競爭力。”趙海山說。
《科學時報》 (2010-2-4 A2 國內)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由天津廠房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400-0123-021 或 13524678515





